|
新闻热线:0598-8755336E-mail:zgmxzx@163.com
更多》明溪新闻
更多》乡镇部门
更多》外媒视角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明溪在线 > 中央苏区
彪炳史册的红土地
2017-08-30 11:33:30  来源:  责任编辑:许静娴  

中央苏区县——明溪县原称归化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脉东南侧;地理坐标东经116°47′~117°35′,北纬26°08′~26°39′,南北伸延58公里,东西相距97公里,与三明市内其余的6个苏区县(宁化、清流、建宁、泰宁、沙县、将乐)及永安市、三元区、梅列区交界,将全市各苏区县联结成片。全县土地面积1704平方公里;辖有五乡四镇,88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总人口1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2万人,占80%。全县有19个党委,12个党组,10个总支,282个党组织,共6204名党员。

明溪建县较早。明成化六年(1470年),同知程熙以“地旷远,民梗难治”为由,奏准析清流、宁化、泰宁、将乐县、沙县等县部分区域合置为县,取名归化,意即“因有古归化地在其中”及“归顺朝廷成化”。民国22年5月,因与山西绥远的归化城和云南的归化县(今紫云县)同名,以境内的渔塘溪将城区分成大小阜,两阜相对如“明”字,更名为明溪县。

境内四面环山,峰峦重叠,林木阴翳,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达81.9%,分布有南方红豆杉、三尖杉、银杏等丰富的珍稀树种资源,是“中国红豆杉之乡”和全国森林经营示范县、国家级珍稀树种繁育中心项目建设县、全国南方重点林区县;名胜古迹众多,有被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称为“武夷三绝”之一的滴水岩(玉虚洞)、被称为闽省“四大名寺”之一的聚龙禅寺和君子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名胜,有史前人类洞穴遗址、华南动物群化石遗址、苦椎墩文化活动遗址等古迹;矿藏丰富,已探明储量的矿藏有20余种,还拥有独特的宝石资源,为全国四大蓝宝石产地之一,最大的锆石重达重达512克(2560克拉),是中国锆石王;出国人口众多,已办护照的出国人员达13000多人,成为八闽旅欧第一县,是新兴的内陆侨乡。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英雄的明溪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起党的组织和苏维埃政府,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进行了悲壮激烈、可歌可泣的武装斗争,为宁清归苏区、闽西苏区和中央苏区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长期的革命征途中,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里,广大干群怀着对新生政权的深厚感情和对革命坚定的理想信念,前仆后继,积极投身革命和苏区的建设事业,坚决地捍卫苏区,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3200多名热血儿女参加了红军。特别是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处在中央苏区东部门户的革命军群紧急动员起来,多次打退国民党反动军队对苏区的侵袭,并取得了中央苏区东方战线粉碎敌人堡垒封锁线的一次重大战役——归化之役的胜利,明溪成为苏区红军反“围剿”战斗的重要战略指挥中心和东方军入闽活动中心。毛泽东先后两次到明溪,并在经明溪转战赣南行军途中,写下了《如梦令·元旦》的壮丽诗篇。朱德、彭德怀、林彪、杨尚昆、罗荣桓、粟裕、滕代远、谭震林等先后率领红军进入明溪,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战斗、生活过,进行了伟大的革命实践活动,谱写了光辉壮丽的史诗。

新中国建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明溪人民秉承和发扬苏区革命精神,始终保持革命老区的光荣传统,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拼搏进取,艰苦奋斗,不断赋予苏区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把它和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结合起来,将伟大的“苏区精神”融入推进发展的每一个步伐之中,化作全县人民自强不息,谋求强县富民建设的强大动力,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新的革命征程上,继续抒写着新时代的壮歌。

一、 深山古城播火种

(一)黑暗的社会和苦难的人民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在帝同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掠夺和剥削下,明溪人民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那时,明溪“军阀跋扈、地痞专横、烟赌林立、土匪猖獗、教育衰颓、实业不振、青年坠落”,造成“士废于学、农荒于野、工罢于场、商辍于市”。在农村,80%的土地集中在占人口极少数的地主阶级手里。少地或无地的农民,只好忍受着繁重地租的盘剥,向地主租种田地或当雇工。华枫、鳌龙等乡还要受另外几种苛捐杂税的盘剥,如上山砍柴、拾菇要交“青山费”,外出走路要交“买路费”等。贫苦农民常年受苦受累却得不到温饱,过着“番薯当饭吃,蓑衣当被盖,火笼当棉袄”的穷困生活,苦不堪言。军阀的统治,也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1913年来,先后有北洋军阀福建陆军第三师李凤翔部、北洋军阀政府军周荫人部、福建省防军第二混战旅旅长郭风鸣、地方军阀卢兴邦先后盘踞明溪,大大小小的军阀争权夺利,互相倾轧,连年混战。为了搜刮钱财,横征暴敛,各路军阀巧立名目繁多的税种收税,如人头税、炉税、契税、田赋税、酒税、烟税、屠宰税、印花税、房铺宅地税、厘金税、义务税、果林税、摊贩税、货物过境税,以及娼寮税、赌捐、禁吸鸦片烟捐。此外,国民党部队还设立专供挥霍的税捐,叫自治捐、义务捐、花捐、硝磺捐、民国捐、百货捐、鸡捐、猪捐、牛捐、军米捐、纸捐、香菇捐、船牌捐、清道捐、迷信捐、筵席捐、草鞋费、和临时借款等。从1925年秋至1926年上半年,陆军第三师向汀属八县征收的苛捐杂税高达230余万元。1942年,自治捐征收达31.21万元,县税征收16.86万元。老百姓被这些沉重的税捐压得喘不过气来,无不怨声载道,愤恨地说:“自古未闻屎有税,如今只有屁无捐”,“不是吗?我们幸苦弄来的钱又不能到外边买东西,卢兴邦自造的独家纸票与银币,是不能到外边用的,你想怎么样?”,“在福州一元,二三十斤的盐,到这里给卢兴邦的苛捐杂税,他的垄断,就只能买两斤多点,县城最高一元四斤盐。”“地主剥削又这样利害,工人又找不着工做,侥幸辛苦一天,只能拿两三毛钱,又买不到一斤米、四两盐,你看这等生活怎能过呢!同志,苦啊!”加上自然灾害频仍,匪患不断,百姓被逼得无路可走。

(二)兴起农民运动

社会政治腐败,经济凋敝,饱受剥削和压迫的广大劳苦大众迫切要求翻身解放。“五四”运动如一声春雷,震动了苦难深重的山区。明溪许多有志青年到外地求学,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1927年3月,明溪籍的张隆友、罗福钦等20名青年,到闽西共产党员谢秉琼、林心尧等人为传播马列主义、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培养农民运动骨干在上杭城关创办的“汀属八县社会运动人员养成所”学习,后因上杭县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清党”,养成所被关闭被迫返回。1928年10月,明溪部分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进步青年农民又到长汀参加中共长汀特支在段奋夫、王仰颜、黄亚光等的领导下创办的“长汀训政人员养成所”学习。不久,“训政人员养成所”因被国民党郭凤鸣察觉而停办。根据福建临时省委的指示,这些革命骨干返回家乡后,深入农村,宣传和组织农民开展革命斗争。

1927年5月,从“汀属八县社会运动人员养成所”回到明溪的学员在明溪县成立“归化县农民协会”,由城东赖水金、城北傅荣华、南门张隆友、范水珠等委员组成。成立当天,一大批衣着褴褛者、满手老茧的农友,经过互相联络宣传,接踵而来,聚集在县城区雪峰镇“泗州庙”参加成立大会。会上发布了《归化县农民协会成立宣言》:

“齐齐拥护农民协会;打倒土豪劣绅、贪官污吏;打倒军阀;反抗额外勒索;反抗强派挑夫;反抗苛捐杂税;一切政权归农民协会。农民解放万岁!农民协会万岁!”

在中共闽西特委和汀洲县委派来的学员干部支持指导下,县农民协会筹备处的成员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的无神论宣传和禁赌、禁嫖、禁抽鸦片及反抗苛捐杂税活动,会员也激增到160多人。张隆友还先后在坪埠、岭干、西廓村和王桥等外建立了农会小组。

农协宣言,特别是反抗苛捐杂税这一条,首先在明溪农民运动实际斗争中得到实施,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时,县农会公开向当局提出“统一度量衡”、“减租减息”、“不准豪绅地主克扣农民”等要求,经过斗争,终于得到县政务委员会的获准。县农会制作了20多个“标准斗”(原物其一被省博物馆收藏展出),在城乡普遍使用,限制了地主以大斗进小斗出苛刻剥削农民的行为。当年明溪地区因灾情严重,农民对减租减息等要求十分迫切,农运和“农会标准斗”的推行,逼得城乡地主不得不对农民实行减租和平粜。尽管当时受右的思想的阻挠,明溪农民运动未能向更高层次发展,没有举行农民武装暴动和建立农民赤卫军组织,但县农民协会提出的城乡减租和取消苛捐杂税的革命要求得到了部分实现,初步显示了明溪人民的革命力量。

(三)建立第一个党组织

1928年,中共汀州县委赵新、胡天一认真研究汀属八县各派军阀状况和党的工作问题,统一了“党的发展应以学校青年为中心,农民组织以乡村小学为中心” 的认识,决定以长汀省立第七中学为阵地,争取进步分子,发展党组织,同时确定“清流、宁化一带也可发展”的方针。时在长汀省立第七中学读书的明溪籍学生邱文澜、黄孔嘉、伍琨、叶正芳、杨学赔等,在革命形势的影响下,积极参加学校的革命活动,组织同乡会,经常阅读《拓荒者》、《创造》等进步刊物,并创办了《珩声》(以明溪县异称取名),抨击旧社会黑暗,报道闽西群众斗争,宣传进步思想,并将刊物寄回明溪。经共产党员王仰颜、黄亚光的介绍,邱文澜、黄凯、黄谟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明溪县第一批共产党员。邱文澜入党后,利用假期回乡,宣传革命形势,启发农民觉悟,秘密进行党的活动。

同年,在长汀乡村师范初师、普师班读书的张国华、杨芳、曾兆兴、刘蔓云等10多位明溪籍学生,积极参加由共产党创办的“文学研究会”,不断从《中国青年》、《向导》等刊物中吸取新文化思想。经共产党员黄亚光、黄履忠、阙宝兴等介绍,张国华、杨芳、曾兆兴等人加入共青团和共产党组织。他们在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下,深入新桥乡村,配合农协会宣传和组织群众,积极开展“抗租抗税”等斗争活动。

这年冬,中共中央根据中共六大会议精神发出《关于党在福建工作的策略指示信》,明确了福建斗争方向和任务:1.制定民主革命的十大纲领;2.当前党的主要任务是到农村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党的革命武装;3.普遍发展党的组织。中共汀州县委遵照党的“六大”精神和中共闽西特委的指示,及时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进而将党的工作划分为汀城、汀东、汀西、汀南4个工作区域。其中“汀东由王仰颜、黄亚光负责,以新桥为据点,向童坊、馆前和曹坊(宁化、清流、归化)一带发展”,形成“宁连为一区,清归为一区”。次年3月8日,中共福建省委发出《关于闽西政治经济状况与今后工作方针的决定》,指出闽西偏北的“连城、清流、归化等县尚未开始党的组织”,“我们党在目前的任务,首先要恢复党的群众的组织,同时发展这一新的区域”。

1929年春夏,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毛泽东、朱德等的率领下,两次入闽,打开了闽西地区工农武装斗争的新局面,闽西革命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4月20日,中共福建省委在《闽西最近情况及省委对闽西斗争估量与指示》中提出“闽西的工作应以上杭为中心,尽可能的向新的区域发展,如连城、宁化、清流、归化等县”。根据省委的指示,长汀县委派邱文澜回明溪开展党的工作。

邱文澜回到明溪后,在家乡盖洋和县城雪峰等地,通过亲友、同学关系,结交知己,进行革命活动,宣传革命形势,启发农民觉悟,组织秘密工农会,积极进行建党工作。根据上级党委“农民组织以乡村小学为中心”的指示,邱文澜以明溪县城新民小学为阵地,组织了学生会,又在城西夫人庙办起“同福社”等团体,以禁赌戒烟为名,聚集青年师生和贫苦民众,指导他们学习进步书刊,宣传革命道理,并以秘密或者公开合法的方式,发展工农会会员。在工农会基础上,秘密发展共产党员。7月下旬,明溪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组织——中共归化城市小组成立,直属中共汀州(长汀)县委指导,后改隶属中共宁清归工委领导。

明溪党的工作,起初是党团和群众组织混合在一起,因而关系极不正确,工作分划不清楚,基础也较弱,且组织幼稚,不健全。为纠正以上党务工作的缺点,1929年冬,中共闽西特委及时从闽西红4军部队中选派了一个明溪籍同志,到明溪加强党务工作。

二、伟人驻足旗如画

(一)毛泽东第一次到明溪

1929年12月,红4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之后,为粉碎国民党军第二次三省“会剿”,红4军重新部署了争取江西,同时兼及闽西、浙西的斗争,决定从闽西回师赣南。

1930年1月7月,毛泽东指挥红4军第二纵队,完成阻击敌刘和鼎部,掩护主力出击江西任务后,按预定计划,向连城、清流、明溪县挺进。16日上午,红4军第二纵队选择走雪后泥泞滑溜的山路,由清流林畲到明溪县盖洋的盖竹洋和张地,精神抖擞地跃上“落马坡”,又直抵红松岭的夜光凹和林家山。随后,红军分成两路继续挺进:一部分队伍经土楼、村内;另一部分队伍取道王思坑、大坑、画桥、桂林。两路队伍汇集葫芦形,后经张良、雷西出盖洋,转宁化县去江西东韵。红军部队在所到之处,积极做好革命宣传,号召群众武装起来闹革命,并对百姓秋毫无犯,不拿一针一线,买卖公平,说话和气,打消了明溪人民的疑虑,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欢迎。当年,毛泽东在行军途中,见钢铁洪流似的人民军队,在宁、清、归(即明溪,下同)境内的崇山峻岭、密林峡谷的羊肠小道里急行军,触景生情,吟咏了气壮山河的光辉词篇《如梦令·元旦》:

宁化、清流、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红4军路过宁、清、归区域,沿路传播革命火种,坚定了当地人民的斗争信心,推动了宁、清、归革命斗争的发展,从而使闽西红色苏区的版图巩固和扩大到闽西偏北部的宁清归一带。1930年2月6日,闽西苏维埃政府筹备处召开会议,颁布《闽西工农兵代表大会苏维埃代表选举条例》。3月18日,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龙岩召开,选举邓子恢为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张鼎丞、郭滴人、卢肇西等为执行委员,并决定建立闽西地方主力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9军(后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2军)。明溪与清流、宁化县等各县党组织各选派3名秘密工农会代表出席了大会。中华苏维埃闽西工农民主政府的成立和福建工农红军的组建,标志着包括明溪、清流、宁化等县在内的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正式形成。

随着红4军进入明溪,一批明溪籍青年回到明溪,在外地求学的部分党员也陆续回县。同年秋,在闽西工农兵代表大会精神的鼓舞下,明溪县紧密依靠“县行动委员会”,成立“中共归化县城市特别支部”,邱文澜任书记。

(二)明溪县首次解放

1931年1月,红一方面军总政委毛泽东、总司令朱德估计到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敌人的进攻不会放松,定会组织新的更大规模的反革命“围剿”,决定红一方面军在江西和福建的边界区域,加紧发动群众,筹集经费,开辟新区,创造战场。2月,主力红军粉碎敌人第一次“围剿”后,罗炳辉、谭震林率领红12军2个团,再度占领宁化,同时分兵直入清流,并来到明溪县西北部的盖洋、枫溪和夏坊等地,追击地方刀匪,扩大红色区域。3月,蒋介石调集国民党军20万兵力,西起赣江,东到建宁,布下700里弧形封锁线,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二次“围剿”。苏区中央局按照毛泽东的意见,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在取得一系列战斗胜利后,5月底,红军运动到建宁境内,以红3军团为主进攻建宁城,红12军占领水南方向山头和南门,控制交通,截断敌人通往明溪和宁化的道路。这期间,已有红12军等部队数百人来到明溪北部的枫溪和夏坊一带,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多次召开会议,部署战略进攻所未完成的任务。6月10日,总前委召开第8次会议,会议指出福建的问题是“闽西红军发展的主要方向不是漳州、东江,而是要向汀州、连城、归化、宁化和清流等县的发展,才能与赣东南联系起来,从而扩大红12军”。其后,红4军第12师(师长肖克、政委张亦南)、第11师(师长曾士峨、政委罗瑞卿)、第13师和红12军(军长罗炳辉)等部队陆续挺进明溪,击溃在明溪县城和县东南、县东北及西北区各乡反动保卫团,于20日首次解放明溪县。

红军解放明溪,促进了明溪党的组织和苏维埃政权发展。6月20日至22日,总前委又先后召开扩大会议、常委会和第九次会议,研究有关军需方面工作,要求红军主力部队向闽西北移动,迅速分散筹款110万元,指示“红四军(缺一师)取道沙县分散筹款,然后分兵归化、永安两县筹款,数额40万元”。按照部署,红4军(军团长林彪、政委罗荣桓、参谋长粟裕兼)以明溪和清流、连城3县为工作区进行筹款。下旬,红四军第13师(师长粟裕,政委高自立)进入明溪西南的胡坊、冯厝、柏亨、福西、下汴、余坊、岩前和沙溪等地开展筹款活动,同时发动群众,开展“不完粮,不完土豪的债”的抗租抗高利贷斗争,并指导当地党组织建立政权工作。期间,在外地的明溪籍共产党员蔡福钦、张国华、杨芳等回县从事建党建政工作。

6月28日至7月1日,毛泽东连接三次从建宁给红12军军委、闽赣边工委、红35军军委发出指示信,指出明溪、清流、宁化等县和闽赣边区域是个好地方,群众基础好,地理位置重要,资源丰富,“地势偏僻”,“山地纵横,无河川阻隔,最适宜造成新战场”,“可以出兵扩大红军”,“有款可筹,一年内不愁给养”,指出“我们应该在这一区域作长期工作计划。”“电令4军及3军团,不去顺昌和沙县,立即摆在将乐、归化筹款。以10天为筹款期”,指出要“以筹款和群众工作同样作为主要任务”。指示红4军以明溪和清流等县为工作区,发动群众,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建立地方武装等。

毛泽东的三封指示信,对闽西北革命斗争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在红军的帮助下, 7月5日,明溪县建立了临时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归化县工农革命委员会”,蔡福钦、赖水金先后任主席。县贫农团、农会、工会以及城乡革命委员会和赤卫队等群众团体和军事组织相继建立和发展,全县普遍开展了打土豪运动,部分地区还分了田,明溪城乡发展了游击队和赤少队,吸收了一大批青年参加武装队伍。当时的《福建民国日报》载:“归化东北区无一片净土,大小二百余乡尽成匪窟”,“东区如沙溪、梓口坊、岩前、地美、夏阳等乡,西北区如大陂、常坪、白叶、鳌坑、枫溪……一带,大小二百余里,已无一片净土”。

(三)毛泽东第二次到明溪

红军开辟明溪新区期间,1931年7月6-9日,红一方面军大部队陆续进驻明溪县城,毛泽东、朱德等同志亲临明溪,视察指导新区域的革命工作。到明溪后,毛泽东住在明溪县城北郊渔塘溪畔的“四贤祠”,朱德住在城东郊坪埠谢厝湾村吴家大厝靠水井边的右厢房。毛泽东除指挥部队外,十分重视地方工作。为了解明溪县情和乡风民俗,他到明溪当天就向县民众教育馆借阅了《归化县志》,还在四贤祠召开贫苦工人、农民代表座谈会。次日,毛泽东、朱德在坪埠村口柿子树下草坪召开群众大会。在明溪期间,毛泽东还在坪埠村的万春桥(又称红军桥,1999年4月21日,明溪县人民政府将此桥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上,和老贫农拉家常,调查了解明溪商业、造纸和人民生活情况,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开展革命斗争,还向群众询问明溪肉脯干制作和价格情况。红军在明溪成立工作队,开展筹款等工作,又在城乡张贴布告,刷写标语,向广大贫苦民众宣传建立自己政权、深入开展土地革命的必要,并摧毁不利作战的障碍,如县城东边的城墙。至7月6日清流县工农革命委员会成立,宁化、清流、明溪3县打通了联系,宁清归区域的革命斗争开始由西南面向东北面发展。

由于长期遭受国民党反动派的压榨和摧残,加上反动派的造谣煽动,红军初进明溪时,许多群众对红军不了解,给发动组织群众造成了一定困难,革命工作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红军进驻明溪后,积极深入宣传十大纲领、共产党政策和红军宗旨,同时执行铁的纪律,对群众利益秋毫无犯,拿出自带的粮食和打土豪没收来的衣物送给群众,使群众逐渐消除恐惧心理。山区群众感到红军是穷人自己的队伍,亲近自己的队伍,外出逃避的都纷纷回到家里。经过再三深入宣传发动,明溪群众的斗争热情日益高涨,大批积极分子组织贫农团、赤卫队,为红军带路、替红军送消息,有的配合红军查抄了当地土豪劣绅的家产,收缴地主富豪家里的谷子、用具、财物等。城关上庙坪、夏阳圩上、胡坊老街、划桥老圩小街等处召开了群众大会,斗争土豪劣绅,焚烧田契,分发粮食和衣物。凡到会参加的群众都分到或猪肉,或衣服,或用具和农具等。

为粉碎国民党军队对苏区发动的第三次“围剿”,红一方面军主力于7月中旬撤离明溪、清流、宁化,回师赣南。9月间,第三次反“围剿”胜利之后,红一方面军一部又进入宁化、清流,再次攻占县城,发展了大片苏区。9月底,根据闽粤赣省委指示,中共宁清归工委在曹坊成立,由王兴旺任书记。至此,宁清归苏区初步形成。

由于红军向宁、清、归发展,扫除了各县的地主武装,解放了广大地区,各地党的的组织、政权建设和武装斗争进一步发展。11月,明溪县成立“中共福建省归化县工作委员会”,由福建省委派出随驻明溪县城的肖恒太任书记。县委设组织、宣传和妇女等部,下设东南、西北、华枫、鳌龙、雪峰城市等5个区委、中心支部。地方武装建设也逐渐加强。县党组织把扩大红军、加强武装建设,武装工农群众作为党的中心工作和经常的战斗任务,于8月成立县游击队,各乡村也相继成立赤卫队。此后,又根据中共中央“闽西北(宁化、清流、归化)应发展广大的游击运动与土地革命,遏制敌人,巩固后方与扩大苏区”的指示,以县游击队为基干,从各区乡抽调武装成立县赤卫总队,在县境和与清流边界开展游击,消灭刀会和民团。

明溪县党的组织,在红军工作团帮助建立地方政权和群众团体组织的同时,为更好地领导乡村农民、城市工人在打土豪、分田地,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采取了一些列措施,加强自身的建设。

党的组织建设。战争环境下的明溪苏区,常处于敌我争夺失复得的拉锯式状态,党的一切建设工作为了斗争需要,党的组织工作是秘密的。发展党员对象,主要是受压迫、受剥削,苦大仇深,斗争坚决,工作积极,有牺牲精神,在群众中有威信的积极分子。方式主要是采用口头申请,党员介绍,由党支部委员会审查,经过地方党员大会通过,报上级组织批准,新党员履行入党宣誓仪式。一般以红色五月集中突击,自上而下抓紧发展。党的组织发展,曾强调阶级成分,党员中工人、雇农成分占40%,贫农占60%,培养发展的妇女党员少。

党的思想建设。支部活动召开会议或举办培训班,讨论上级党委宣传部门下发的理论学习讨论题,研究工作,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知识和党的决议与策略。组织了列宁小组,要求党员读党报党刊,如《斗争》、《红色中华》等,提高党员对形势和党的各项工作的认识,指导党员进行时机斗争。

党的作风建设。各支部建立支书、组织、宣传、妇女委员,各委员明确分工,开展日常工作。党内生活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以《怎样做好一个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进行自我对照。要求每个党员必须遵守党的纪律;为党和人民利益勇于牺牲个人;勇敢参加战斗;对党忠诚;随时随地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努力做好党的一切工作;严守秘密;按时出席党的会议活动和缴纳党费;勤学革命理论;打破宗族观念和家庭观念等等。强调党员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关心群众生活,为群众办实事;强调党员讨论党内重大问题时,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少数服从多数;强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等等。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明溪苏区党风端正,社会风气好。在当时极端艰苦的环境里,苏区党员干部能自带饭包去工作,能奋不顾身地保护群众,领导群众完成党的中心任务。党的组织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成为领导革命和生产的核心。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全国苏区工农兵代表600余人参加,宣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成立,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包括福建、江西的21个县250万人口的中央苏区。明溪县成为中央苏区县,正式列入中央苏区版图。


工信部备案:闽ICP备11000078号-1 闽公安网备 35042102000103号
中共明溪县委宣传部主办 地址: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雪峰镇民主路9号
邮政编码:3652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8-8755992 举报邮箱:zgmxzx@163.com
投稿及网民意见收集邮箱:zgmxzx@163.com
明溪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