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98-8755336E-mail:zgmxzx@163.com
更多》明溪新闻
更多》乡镇部门
更多》外媒视角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明溪在线 > 文苑天地
享受明溪下汴村
2017-01-11 11:39:00 张雪英 来源:  责任编辑:张雪英  

下汴村是明溪县城关乡的一个高山村,在县城西南10公里处,与清流县林畲乡毗邻。先说明一点,下汴这个村名,当地人都叫“下半(音)”。那里,山水田园风光优美,美景、美食甚多,民风淳朴,到下汴可让你享受到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的盛宴,感受到精神的放松和心灵的休憩,可谓一块乡村休闲旅游的风水宝地。

今天,三明歌舞团到下汴村举办“古琴雅集”活动,我邀了一批文艺爱好者,各自驾车前往观看。明溪县城西10公里有座高山名五顶嶂,海拔948米,是“明溪八景”之一“碧嶂晴岚”之所在,下汴村就坐落在五顶嶂南面的山下。五顶嶂山脉自西向东延伸到县城以东,过去被称为明溪县的“龙脉”,五顶嶂是“龙脉”的发脉地。县城背后的高山唤雪峰山,最高峰海拔1004米,“明溪八景”的又一景“雪峰营垒”就在高峰之上。五顶嶂至雪峰山的山脉有一处地势较低,才能凿开一条公路通往下汴和余坊、大坪三个村。驾车行驶于密林中又弯又陡的山路,惊险而刺激。10多里的路途,开车用了半个小时。

下汴村很美,但村民生活还不富裕,散落在村中的几乎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木板瓦房,很典型的传统村落建筑。村民居住得相当分散,全村270多户人家仍散居在11个自然村,其中帐干和原厝坑两个自然村还没有修水泥路。

古琴表演在一块翠竹掩映的晒谷坪上举行,这是一个恰到好处的地点。虽然已进入冬季,但毛竹依然那么青翠。男女演员们身着古装,演奏了《潇湘水云》《良宵引》《黄莺吟》《平沙落雁》《关山月》《阳关三叠》《鸥鹭忘机》等一首首古琴经典名曲,琴箫相和,歌舞相伴,琴茶相配,悠扬、优雅的乐声从林间飘出,在村中飘荡,让我们仿佛穿越到唐宋,穿越到魏晋,穿越到先秦,陶醉在一片古韵古风中。

邀请三明歌舞团下乡演出的是下汴景宏农场的几位股东:曾金根、黄寿能和黄孔能,都是下汴村人,曾金根当过村支书,黄寿能、黄孔能原来分别在厦门和欧洲经商,后来陆续回到老家,去年他们三人在三明学院老师的指导下,共同创办了景宏农场。农场既发展种养业,又经营乡村休闲旅游。

演出结束后,村主任廖讲生让黄孔能带我们到几个自然村观光。下汴村村部所在的自然村叫大村,我们从大村出发,步行几百米,穿过一片苍翠茂盛的毛竹林,就到了一个叫杉林下的自然村。景宏农场几位股东在大村和杉林下各租下一幢比较宽敞的楼房,改造装修成山庄,提供游客食宿服务,已有客房16间。这里视野比较开阔,风景宜人,屋后翠竹依依,房前稻田连片,稻田尽处横亘着层峦叠嶂。现在水稻已收割完,若是早半个月来,风光更美,蓝天白云下青青的山峦,山峦下金黄的稻田,稻田间蜿蜒的溪流,加上特别清新的空气,定会让你一饱眼福,心旷神怡。

行走在田间的砂土小路上,沐浴着可爱的冬日暖阳,感到十分惬意。田间到处都是奔跑着、叫唤着的土鸡,每只都很健壮。黄孔能介绍说,景宏农场今年养了近2000只土鸡、50多只珍珠鸡、200多只土鸭、50多只鹅、30多头土狗、6头土猪、100多头黄牛、近200头黑羊和黄羊、20亩稻香鱼,还种了20亩不用化肥和农药的生态水稻。生产纯天然食品是他们坚守的宗旨,比如他们养的土鸡,吃的全是稻谷,连玉米也不喂。下汴村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加上景宏农场的纯天然美食,吸引了三明、福州、厦门乃至上海一波波游客不远百里千里纷至沓来。游客观赏了美景,体验了农活,饱餐了土鸡肉、红菇鸡汤、土猪肉、猪米血、猪肠灌地瓜粉和客秋包、目鱼笋、金钩蛋、淮山羹等特色菜肴后,带着几分倦意,在静静的山村里进入甜甜的梦乡。我们问黄孔能两个问题:一个是,几个人手种养这么多东西怎么忙得过来?另一个是,这么多鸡放养在田间山上,不怕被偷走吗?下汴村还是有名的猛禽集聚地,不怕鸡被老鹰逮去吗?他笑着说,他们养的鸡“乖”得很,每天到傍晚不用人驱赶会自己进入鸡棚休息,村民都十分淳朴,老鹰还有黄鼠狼似乎也是温和的,鸡非但没有减少,反而不断增加,为何?因为母鸡在山上不断地孵出小鸡来。听了这番话,感觉这里真有点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大家一边走,一边聊,一边欣赏着沿途的溪山美景。这里冬天的山林依然郁郁葱葱,与春夏没有多大差别,不一样的就是青山上多了斑斑红点,那是一树树枫叶红了。因此,冬天的山色不比春夏逊色。大家用相机、手机拍个不停,到处都是景,各个角度都是景。当然,在春夏季,山花烂漫,五彩缤纷,赏心悦目自不必说。约莫走了半个小时,看到溪边耸立着一棵棵巨大的形状各异的槠树、枫树,知道又快到一个村子了。果然,拐了个弯,就看见几幢木板瓦房或横或竖、或高或低地坐落在路边山边。黄孔能告诉我们这个村子叫磜上,但当地人都念“祭(音)上”。1933年有三个排的红军在磜上、樟树垅、帐干、廖厝这些村子住了三四个月,是罗炳辉的部队,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村里的墙上还留存有几条红军写的宣传标语。下汴村当年有一批青年参加红军,但现在知道姓名的只有江义清一人,在下村自然村建有江义清烈士墓。

我们此行的一个目的是观鸟。明溪是我国的一个重要观鸟地,下汴村山高林密,是一个重要观鸟点,是冬候鸟、林鸟、猛禽的重要栖息地,县观鸟摄影协会在这里建造了观鸟台。正当我们问观鸟台建在何处时,突然,从对面的大山中飞出一只老鹰,在头上的天空快速盘旋而过。记得小时候在村里见过老鹰,后来几十年都难觅其踪影,现在又见着了,仿佛时光倒流回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不由想起前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和几位朋友驾车前往下汴,途中突然有人尖叫了一声“猫头鹰”。的确,一只猫头鹰蹲在路边一棵树上,夜晚在车灯的照射下,两只绿眼睛就像两颗滚动着的碧玉珠。观鸟台建在罗厝,这里也有一群古树,槠树的树龄估计在200年以上,有三棵已经枯死了,还有两棵珍贵的金钱松,县里已将其挂牌保护。树上不时有小鸟飞来飞去、飞上飞下,可惜我们对鸟类知识了解不多,不知它们的“芳名”。建在一座山头上的樟树垅自然村,现在多数房屋已无人居住,这里到处是参天大树,有一棵巨大的枫树耸立在村中,树高和冠幅估计都在30米左右,而且冠幅相当匀称,火红的枫树望去就像一团大火球,映衬着蓝天白云,直击眼球,煞是好看!

站在廖厝自然村的路边远眺,对面那座高耸的山峰就是有名的五顶嶂,帐干自然村就坐落在五顶嶂的半山腰。突然,上百只艳丽的鸟群从面前疾飞而过,又一次给我们带来“惊艳”之感。五顶嶂从来就是一处名胜,在“明溪八景”中曰“碧嶂晴岚”。《明溪县志·地理志》载:“碧嶂晴岚,即五顶嶂,在县西二十里。高嶂插云,如天马行空,人迹罕到。邑之祖龙系由此处发脉。”明代诗人陈喆《碧嶂晴岚》诗云:“近阁烟岚聚紫氛,西来无处不氤氲。石林环拥诸村雾,岩壑遥连五嶂云。爽气频看朝不改,晴岚乍望昼难分。游人尽说山川好,还是山阴道上闻。”听登过五顶嶂的人说,山上风光很美,在山顶俯瞰明溪县城,整个县城连同城郊村庄尽收眼底。五顶嶂还与一位历史名人有密切关联,他就是元末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明溪人陈有定(一名友定)。陈有定是元末福建省最高军政长官,曾在五顶嶂驻兵御敌,山上至今还遗留着陈有定建造的山寨的墙基。陈喆诗中写到的楼阁至今犹存,只是年久失修,快倒塌了。五顶嶂是明溪县龙脉的发源地,是陈有定的发迹地,红军也在山上驻守过,可惜如今上山的小路已十分难行,今天时间也不允许,未能登临,山中的景物只能靠想象了。

廖厝村尾也是古木参天,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有棵大槠树被台风刮倒在地,而且为方便走路大树中间被锯掉一大半,但由于还有部分根未被拔起,大树依然生长得枝繁叶茂。一条清澈的小溪在这里遇到一个明显落差,形成一个小瀑布。夏天这里必是一处极好的避暑休息地。经过廖厝继续往前走,地上不时发现锥栗、牛卵坨等野果,应是从路边的树上藤上掉下来的,路边的沙糖子、乌饭子、金樱子以及我们不知名的野果更多,顺手摘几颗尝尝,因为还未下霜,依然甜中带涩,但冬萢例外。又逛了差不多五里路,转了一圈,就回到出发点大村了。

下汴村还有一个景点非去不可,就是原厝坑自然村,那里不仅有一座古廊桥,而且出过一位历史名人。虽然去原厝坑还有3里未铺水泥路,但我们几人还是坐着颠簸的工具车出发了。流向原厝坑的小溪真美,清清的溪水不断从溪中的岩石跌落,生成雪白的一道道水帘、一朵朵水花,溪中的石头千姿百态。终于看到那座心仪已久的古廊桥了,横跨在原厝坑村尾的溪流上,掩映在几棵大树之下。这是一座两层廊屋桥,长25米,宽4.4米,高6.6米。建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已有200多年历史,从梁上的字迹可知,是当年几位村民出资建造的。因原厝坑原姓郡望高平,所以命名为高平桥。村民说,原厝坑原姓人家在清朝以前一直很旺,由此桥可见一斑。二楼的横梁上还有四副对联,由于是用毛笔直接写在木料上,加上岁久年深,多数字已模糊难辨。更令人遗憾而着急的是,古廊桥由于长年未修,不仅漏雨,而且好几根柱子已经霉烂了许多。如今住在小村子的农户只剩不到10户,也未出什么有钱的老板,村民渴望维修古廊桥却有心无力。

下汴村历史上最有名的人物当数原厝坑清代的原文锡。原文锡,字伯躬,号简庵,康熙十九年(1680年)举人,历任海南感恩县知县、崖州知州兼陵水县知县。他在家里是位大孝子,“事母四十年,爱敬如一日”;在家乡是位热心人,“至邑中利弊,必思所以兴革之,诸如建义学、立社仓、重建城隍庙、造南北两关,种种公益事,难以枚举,而其大者,则迁学、分比,尤泽在百世,而不可泯者也。”在任上,勤政爱民,鞠躬尽瘁,“留心民瘼,修学宫,导开垦,招亡黎,革陋弊,政绩历历可数。”原文锡在被称为“天涯海角”、条件十分艰苦的海南当官只有两年,却由于政绩卓著而受朝廷重用,去世后入县志《循吏传》,祀乡贤祠。“爱民者,民恒爱之;敬民者,民恒敬之。”原文锡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关于原文锡的生卒年,多年来一直没人清楚,这次我们通过查阅原厝坑《高平原氏家谱》,终于弄清了,他生于明崇祯三年(1630年),卒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而且发现了原厝坑古代文人描写原厝坑和下汴“八景”的诗作。这是个大收获!

   美丽的下汴,一个享受生活、陶冶情操的好地方。下次还要去下汴,去看吉洋涧休闲渔庄,去登五顶嶂。来下汴,你一定不虚此行!

(廖康标)

 


工信部备案:闽ICP备11000078号-1 闽公安网备 35042102000103号
中共明溪县委宣传部主办 地址: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雪峰镇民主路9号
邮政编码:3652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8-8755992 举报邮箱:zgmxzx@163.com
投稿及网民意见收集邮箱:zgmxzx@163.com
明溪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