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关注的焦点都是什么呢?此前,人民网开展的“2016年两会热点调查”吸引了超过400万网友参与,调查结果显示,“社会保障”话题有超过50万网友关注,位居十大热点榜首。紧随社会保障,位居第二到第十位的是:居民收入、医疗改革、打虎拍蝇、教育公平、住房、环境保护、司法改革、金融风险、“一带一路”。这些话题,无一例外都事关民众的“获得感”。 感受民意 “获得感”成两会流行语 两会前后,众多网友的心情亦变得“火热”,纷纷通过网络社交平台热议民生。 网友关注的焦点都是什么呢?此前,人民网开展的“2016年两会热点调查”吸引了超过400万网友参与,调查结果显示,“社会保障”话题有超过50万网友关注,位居十大热点榜首。 十大热点中,紧随社会保障,位居第二到第十位的是:居民收入、医疗改革、打虎拍蝇、教育公平、住房、环境保护、司法改革、金融风险、“一带一路”。这些话题,无一例外都事关民众的“获得感”。 在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各类话题纷纷引发网友热议,有人关心教育,有人关心医疗,有人关心住房,有人关心收入……在随之生成的两会热词中,记者发现,民生议题占据绝大多数,“获得感”成为刷屏热词。 对此,有专家分析认为,网络民意的集中流向,反映了当下社会的普遍关切:如何让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如何充分体现全面深化改革的含金量,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呼应公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应当充分体现在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里,体现在会场内外互动、讨论的细节中。 众多代表委员亦围绕事关全国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和关系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参政议政,发出了不少牵系民生福祉的“两会好声音”,赢得众多网友纷纷点赞。不少网友更通过微博、微信与代表委员“隔空对话”,在线上获得两会“参与感”。 聚焦时代 “改革”话题走出会场 两会召开以来,在每天海量的信息中,“与你有关”的内容总是最受关注。在众多网友看来,两会上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不仅传递出浓浓的民生指向,也表达着更多的群众期盼。 记者发现,在今年两会搜索的高频词中,既有“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就业”等与民众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话题,亦有“十三五”、“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扶贫”等时代热点。 新华网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与往年相比,“脱贫攻坚”话题热度空前,网民关注占比4.25%。此外,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如何深入推进,在新华网的调查中受到公众普遍关注。人民网的调查中,“金融风险”、“一带一路”等进入热词榜。 这些热词,均与近年出现的热点话题密切相关。以扶贫开发为例,去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各地党政一把手签下脱贫攻坚责任书。会议要求,要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 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从去年11月起,成为中国经济治理领域高频词。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久,在G20峰会、APEC会议上,习近平则将“重视供给端和需求端协同发力”作为振兴世界经济的“药方”。此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重点关注这一词汇。 调查发现,网友对改革进程极为关注。中青网一份调查数据显示,民众最关心的改革事项分别为国企改革(62.2%)、个税改革(53.3%)和司法体制改革(34.9%)。如网友“一叶扁舟”在谈及社会保障话题时说,社会保障近几年改善幅度较大,存在一些不足是前进中的问题,有改进空间。 热议新词 网友期待“新的改变” “工匠精神”、“达尔文死海”、“中国脑计划”……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代表委员发言,今年两会上出现的一系列“新词”,引发众多网友持续热议。有网友评论称,两会新词凝聚着对历史的思考、对现实的把握、对未来的期待,有着相当高的含金量。 两会新词甫一出现,便引发网友的热情追捧。不少网友纷纷开展“新词探义”,掀起了一场关于两会新词的大讨论。 有专家对此评论称,这些新词不一定是首创,相反,很多是有一定的实践基础,有操作性且值得推广的。借由两会这个平台,一些“成熟的新词”进入国家政策,成为政策导向两会,词频的变化为民众展现了政府工作的重点及方向所在,“我们看到了发展的主题,也看到了发展的目标、方向与方式”。 更多网友则期待新词带来“新的改变”。南方网网友赵连卿评论道,每个新词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或是经济社会发展,或是城市发展规划,或是民生福祉改善,都书写着中国不一样的2016,“一年后,当这些新词成为旧词,一个不一样的中国就会呈现在我们面前”。 |